有效沟通是情绪管理

沟通是情绪管理

世人都有情绪波动的,而中国人的情绪波动是全世界最大。所以,即便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讲道理的,但是当中国人生气的时候也是最不讲道理的。这就很耐人寻味,而且往往生气的人们总是说并不是他们自己要生气的,而是别人把他气的。所以在《道德经》的讲解中老师也提到耳朵是我们自己的,不要成为别人来伤害我们的工具。不然,别人说了一段什么话,你自己气的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,但别人跟没事儿人一样,这不是用别人的话来伤害自己嘛。

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。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?—《道德经》

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先调节情绪,再处理事情,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很多高管在做重要决策的时候都喜欢进行冥想。因为冥想就是让自己静下心来,不受外界的干扰,放空自己。还记得《功夫熊猫》中阿宝跟乌龟大师学习功夫时,乌龟大师说inner peace,就是让我们先调整自己情绪和心态,放弃杂念。

听他说什么,不计较怎么说

常常我们被别人气到不行,其实并不是被他说话的内容气到,而是对方说话的方式,表情了,或者语气了之类。就比如你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,然后小王看到后说你这里不对,应该怎么样,你不会有任何不满,也不会生气。但是如果小张发现后过来说你怎么这么笨,怎么能犯这种错误,怎么能这么没有责任心,怎么这么不负责,你肯定会生气的嘛。谁没犯过错误,别人犯错了你指出来就好了,如果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你说出过,而不是在那里大喊大叫,好像全天下只有你有专业,只有你负责,只有你不会犯错误,这样听的人肯定是会生气的。

但是,为了这种事生气是不值得的。所以,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关注他怎么说,只需要听他说了什么就好了。就比如上面的例子,小张其实只说了你哪里犯错了,其他都是废话嘛,你听他干嘛,耳朵是你自己的,你左耳进,右耳出就好了嘛。

但是,中国人又是很复杂的,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听他说了什么,还要听他没说什么。比如你问别人你有没有事,他说没事,很大的可能就是有事,只是他没说出来,

让对方听进去

沟通一定是有目的的,是为了分享喜悦,或为了陈述事情。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,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方可以听进去,如果你说的话对方根本就没听进去,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你聊天,那你的目的肯定是达不到的。

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,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很长很长的铺垫。比如我们直接对某人说你有钱吗,借我十万块,那他一定是没钱的。先要进行铺垫,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定的共情。

适当地生气

前面一直在强调沟通是情绪管理,我们应该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,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还是要生气一下。因为生气可以让别人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,也能更有效地表达你的不满。如果是你的上级生气,那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,下次不要再那样就好了。但是,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生气,那你就要小心了,要么他是所有的事都不放在心上,要么就是所有的事都放在了心里,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背后就搞你了。

职场上这种人是最可怕的,因为你不知道当前正笑着跟你说话的人的真实情感是怎么样的,就像是《笑傲江湖》中的岳不群,他人生的前面几十年大家都以为他是个正人君子,实际上他才是最坏的人。

我们可以用生气来表达不满,但不要记仇,记仇是伤身体的,又不是小说里的杀父之仇,灭门之恨,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,没必要再记在心上。

圆通而不是圆滑

有效地沟通就是要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意图,然后还没伤害对方,对方也乐意听进去。圆通是指我们说话做事让对方很舒服,这里面不乏一些技巧在里面,但更多的其实是涵养,是为对方考虑。而圆滑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假的嘛,其他人又不傻,圆滑的人也许表面上看起来左右逢缘,别人和他的关系一定也只是表面看起来好而已。

总结

虽然作为死宅的我,除了工作中必要的沟通,是很讨厌社交的。却又不得承认中国社会就是一张很大很大的网,在这个网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人连接,就好比我使用Obsidian来搭建知识网络是一样的,一个知识点和别的知识点联结起来才能形成专题,进而形成知识网。只不过笔记的联系是靠共同的知识点,而人与人的联接是靠沟通,特别是工作中需要多人协同进行时,我们需要有效沟通,你明白对方的需求,对方也明白你的难点,有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,而不是遇到问题就甩锅,非得定某个人的责任。

其实,沟通的过程,又何尝不是自我修身的过程,人这一辈子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好的,也是需要花一辈子时间去做的,那就是修身。患从口出,人言可畏,可见语言的杀害力之大。学习沟通,不止是学习情绪管理,也是在学习怎么做一个有修养的人,一个对别人而言无害的人。
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PowerBI木小桼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